风云
漳平唱响“山海经”科学推进闽台农业合作
陈晓霞 林宝华林占金专业号 | 2008-11-4
 日前,在漳平市永福镇花协党支部的引领下,海峡两岸的花卉专家指导本镇种花大户傅银清攻克了杜鹃花化学促控技术和大棚管理技术,填补了国内花卉盆栽促控技术空白,成为漳平党员干部唱好“山海经”科学推进闽台农业合作的一个经典事例。

  干好三件事  打造“大陆阿里山”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应如何在对台农业合作中实现共赢互惠,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建言献策。漳平市集思广益,提出环境促合作、合作带发展的思路,着力干好三件事:盘活干部资源,让干部在产业一线锻炼;打通对台合作生命线,加快融入闽南经济快车道;唱响大陆阿里山品牌,提升两岸农业合作质量。
  永福镇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该镇整合七所八站资源,调动干部活力,让100多名党员干部活跃在产业一线和对台农业服务上。为更好地发展外向经济,该市通过反复勘察,于今年6月对通往永福镇的“桂月线”公路进行改建,使公路成为直通闽南经济圈的运输动脉,预计通车后年可输出台湾高山茶、永福杜鹃花、高山蔬菜共1.42万车,产值6亿元以上。该镇还对农业用水资源进行多次调查论证,实施了日供400吨节水工程建设方案,有效解决了特色花卉和高山茶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此外,立足打造全国特色品牌,创建了《永福之窗》网站,展示创业园的台湾情缘、高山茶缘、特色乡村农业旅游等两岸交流合作成果,为打造“大陆阿里山”品牌造势。

  田秀才农专家,农业合作显效益

  漳平市抓住人才龙头,采取内力生智和外力引智的办法,发挥产业党支部、党小组主心骨作用,灵活运用全市乡土实用人才资源库,聘请在库农林口专家,为花、茶、菜等“田秀才”送课补课,并成立一支由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茶产业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根据台商台农、大陆茶叶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送课入园”,进行实地培训和指导,提升乡土人才的实际技能。同时,通过办讲坛、结对子和技术征求等方式,与省内外高校党员教授、研究生导师结对子共建,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进行合作,协调当地种养能手与台农创业能手开展技能竞赛,加强闽台人才技术交流,带动当地和周边乡土人才推广新技术30项。
   今年来,该市共举办花卉栽培、茶叶加工、茶园管理等技术培训13期,受益农民1300多人。一批批田秀才、农专家的“出炉”,使该市两岸农业交流环境日趋优化,农业效益明显提高,仅永福镇就规模发展了高山茶3.5万亩、高山蔬菜4万亩、杜鹃花9000多亩。

  村企互帮互助,共享合作成果

  为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对台农业合作成果,漳平市建立党群联心、科技联动、信誉联保、产销联户的帮扶机制,成立产业协会课堂、远程电教课堂、基地示范课堂等帮扶载体,以协会带项目、党员结对子、学习培训、示范观摩等形式提高困难户创业水平,帮助解决村民产前、产中、产后的热点、难点问题。
   永福镇针对困难户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组建了村企扶贫助困基金会,依托党员信用户信誉担保,争取农村信用联社为困难户发放小额贷款,受益农户200多户,并由两村生活较富裕的党员和台商捐赠资金,低息借给困难村民发展产业。同时,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引导当地种养能手和台农创业能手推动薄弱村土地流转,今年来创业园新增茶叶面积6060亩、花卉1100亩,新增就业岗位800多个,有效促农增收增效。目前,永福镇已形成规模连片百亩以上的茶园42个、500亩以上的26个、1000亩以上的10个,并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带动后进薄弱村8个、困难户240户,让当地农民品尝到了闽台农业合作带来的甜头。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